資訊中心

企業內部分享人氣低、內容碎、意願差,怎麼破?

知識共享時代,很多企業都在宣導員工內部分享,讓一線的經驗和理念能够得到轉化和落地。 在具體實踐中,會或多或少遇到壁壘,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?

互聯網時代下,為應對變幻莫測的挑戰,企業需要隨時進行調整,對業務組織進一步精耕細作。 這就會導致外部的知識體系、經驗諮詢難以滿足內部人員的發展需求。

特別是大中型企業,內部人才濟濟,擁有龐大的知識體量,許多寶貴的內部經驗資產都沒有被有效沉澱和轉化,給內部分享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和機會。

內部分享的三大收益

開展內部知識分享,不僅更接地氣,更能匹配員工的學習需求,還能够將寶貴的經驗保存、沉澱。 同時,對分享者而言,通過經驗總結與分享,讓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業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,還能够幫助自己在未來做好同類型工作。

另外,內部分享也是一種很好的團隊激勵管道,將分享者樹立為榜樣,通過宣揚他們的理念和行為,讓學習者明白企業的人才導向。 這樣激勵更多的營員向榜樣的方向前進,促進企業人才的良性自我發展。

與此同時,推動內部分享還有助於節省培訓學習支出。 畢竟培訓不能直接給企業帶來利潤,如果可以從內部抓取更合適的知識財富,降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,企業管理層也會喜聞樂見。

內部分享的三個壁壘

雖然內部分享是大勢所趨,但是總能聽到許多培訓負責人的諸多微辭。 例如,難以激起分享者的熱情; 知識過於碎片化難以形成體系的分享內容; 小範圍傳播難以聚集人氣的受眾群體等。 這直接導致了許多內部分享項目虎頭蛇尾或者半途夭折。

但是,由於內部專家的經驗是企業無形資產中寶貴的部分,所以面對這些壁壘,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應該如何打破。

難以聚集的人氣

想要吸引更多的同事來主動學習,需要把握兩點。

將前期文宣做精

所有培訓和經驗分享的文宣都需要精心包裝。 把每一次的培訓專案當作新產品來推廣,培訓效果會好得多。 所以,對於新項目,文宣是必不可少的環節。

也就是說,我們在內部分享專案啟動前,需要製作精美的廣告,並且進行多管道的推廣。

選擇合適的通路

大中型企業員工數量多、特質分散,線上學習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時間和地域的衝突,同時還能新增員工學習的趣味性。

線上通路多種多樣,以現在非常流行的直播為例,只要選擇員工容易參與的時間點,配上好的前期文宣,員工的參與度就會很高,並且在直播的過程中也能有充分的互動。

另外,微信群也是很好的線上分享通路——在群裏通過圖文並茂加上語音的分享,能够多維度滿足員工視覺、聽覺需求,讓課堂人氣更足。

知識過於碎片化

我們難以要求分享者遵循體系進行系統的知識分享。 業務精英們術業有專攻,並且願意參與分享,這已是難能可貴。 組織方難以對分享者提出更多的要求,這就導致了分享的內容往往是碎片化的,營員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。

要解决這個問題,組織方必須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,充分瞭解和分析公司現有培訓體系,明確需要通過內部分享來補充的知識模塊,然後對分享內容提前做好蒐集和排序,儘量沿著需求去進行有目的的蒐集,多蒐集、早排序。 而後,在實際開展內部分享時,組織方可以給營員更强的邏輯感和體系性。

分享者意願度低

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企業人才作為中流砥柱,負擔日益加重,業務問題尚來不及一一處理,很多業務精英很難有心思參與促進人才發展方面的工作。

既然是業務精英,本身在企業內獲得的薪資福利待遇就已經在眾人之上,一小時幾百元的分享報酬並不能打動他們。 若想打動分享者,提高他們的意願,還可以從遊戲化的思維來考慮。

有獎競賽

設定闖關環節或打擂賽,讓分享者按順序輪流開班,營員和上司同時給予評估。 根據每位分享者的得分或蟬聯榜佼佼者的次數,集中給予其高額獎勵,而不是把獎金均分給參與分享的每一人。

要相信高手在民間,很多員工的能力只是未被充分發掘而已。 因而,針對大量的、難度低的分享內容,可以廣泛發出徵集令或入口,較大程度上通過全員智慧來完成,不需要拘泥於邀請某個業務精英或某個模塊負責人。 知識的模式類似於“有獎徵集”或“有獎設計”。

前期,須調動全員參與“”的積極性,這也不失為項目前期的一個很好的鋪墊文宣。 在結果推出,進入學習傳播階段時,就能因為前期的關注度而吸引更多的營員,讓知識分享傳播都起到更好的效果。

那個各家企業是如何打破這些壁壘,將內部分享進行到底的? 來看看絕味是怎麼做的吧~

“絕微說”打造社群學習運營平臺

“絕微說”是基於絕味全通路培訓體系中線上的一種學習形式,它實現了隨時隨地、碎片化的學習模式。 “絕微說”以絕味管理學院正在運作的雛鷹班、飛鷹班、雄鷹班、金鷹班為契機,逐步擴散絕味的EDP班、EMBA加盟班,營員們每週三固定在微信群中收聽學習。

在絕味內部形成口碑後,“絕微說”參攷內部和市場的迴響,採取自願報名的管道,每週建立直播群,面向所有員工開放。

讓員工愛上社群學習

“絕微說”以班級運營形式進行直播,直播管道一般是語音結合圖片。 通過不同的培訓專案,“絕微說”開班招收營員,形成了固定的粉絲群。

邀請跨界大咖

“絕微說”不僅邀請企業內部高層經理人,還經常邀請外界名企的高層經理人。 例如,邀請尼爾森的董春梅分享如何跟90後溝通,還邀請過興業證券、安利的高管,麥當勞的資深人士、中國航太的老師……

這些跨界大咖的加入,在給營員帶來新鮮感的同時還拓寬了他們的視野,讓營員們從這些優秀的企業中汲取精髓,瞭解了其他行業在大環境下的經營發展之道。

做有原則的“標題黨”

在文宣上,“絕微說”每期都會設計專門的宣傳海報,配以吸引人的標題,力求每個標題在0.3到0.5秒內喚起營員的學習欲望。

例如,去年天猫淘寶線上銷售過千億,“絕微說”立刻邀請了人民大學的劉向東教授做主題為“破千以後,實體零售業路在何方?”的分享,結果課程場場爆滿。

尊重規則的力量

俗話說,無規矩不成方圓。 絕味用了8大機制保障“絕微說”的正常運營。

統一群名片,做有凝聚力的社群

所有的微信群都採取實名制,杜絕一切花名、藝名; 設定專門的報名群,報名稽核通過後必須按照姓名、地名、崗位、電話的格式進行報備。 這樣不僅可以讓營員彼此之間更瞭解,還可以在營員“不乖”的時候靠前時間找到負責人。

學習模式,自由又約束

直播群開通自由報名,保障有需要的人的學習資源,學習內容也可以有限制地擴展到其他群,並且學院也會根據學習計畫靈活調配營員進行選修。 有自由必然有約束,學習過程中,學院要求營員進行簽到; 課程結束後,營員必須針對課程提交自己的學後感。

統一圖標,新增學習的儀式感

以簽到為例,學院設計了統一的簽到圖片。 一旦發出簽到資訊,所有人必須要簽到,連續五期沒有簽到的營員將要接受相應的處罰。 除了簽到圖片,絕味還統一設計了歡迎講師、向講師致謝等一系列學習表情圖示,形成絕微說特有的群文化。

簡單易操作的講師手册

絕味製作了簡單容易操作的講解手册,並為每一位導師配備了工作人員,讓新手講師靠前次也可以輕鬆上手。 同時,工作人員也會在群中充當管理員的角色,幫助營員做課前準備。

師生互動,讓彼此成長

學院通過課前預熱、課後提問的管道增進師生間交流,推動老師授課積極性。

課前預熱推廣每週一,平臺都會發佈課程宣傳海報。 海報裏甚具體到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方法、交流的時間等細節,吸引營員報名參加。

課後提問互動1小時的絕微說會留15分鐘給老師和營員進行互動; 營員可以針對課程提出問題,與老師進行深層次的探討。

課後分享,讓思想共創的成果有形化

在絕味,學習是免費的,但進了班級就是終身學習。 既然是班級,也就意味著會有學習委員、紀律委員以及班規。

為了不讓學習流於形式,董事長、總經理都會在微信群中,並要求週三學習後,每位營員週四中午前必須交30字以上的分享。 在100人的微信群中每個人分享一篇,也就意味著每位營員不僅能聽到老師的分享,還能聽到99個小夥伴的分享。

設定光榮榜,讓學習的初心都被肯定

微信群中會有紀律委員針對分享進行記錄,根據質量評出名次,也就是所謂的“光榮榜”。

絕味會對所有上榜的營員進行紅包獎勵,並在所有微信群進行資訊公佈,以激勵營員; 當然,不能只“報喜不報憂”,課後不分享的營員資訊也會在所有微信群中被公佈。

樂捐,讓每一份付出都得到尊重

有獎勵就一定有懲罰,沒有及時分享的營員將會處以一定的罰款,這比罰款將用於對“光榮榜”上的營員進行嘉獎。 這讓所有員工明白,他們的付出是會得到收穫的。

在積累到一定數量後,學院也會對講師分享的語音文字稿、PPT、營員提問、講師答疑以及營員分享進行整理,製作成電子檔課件包或者紙製版手册,提供給有實際需要的營員。